文字狂

惜字如初(二)

在執筆忘字的年代,剩下只有飛快在鍵盤上操作的手指頭,當書寫不再必要,還有多少人依然離不開文字的牽絆,在當中尋找安慰與快樂?在主流中要做一隻逆流而上的小舟,是甚麼讓他們繼續無悔執著?墨香四溢的毛筆字、成為文物的活字印刷、早已絕版的古書、變化萬千的廣州語,這些人從未忘記,猶如當初對文字一貫的熱愛,拿起筆,一筆一劃寫下他們與文字的故事。

 

Millie趙月鏞
曾從事廣告及設計工作,2012年與同好組成Dotted Collective開辦各式工作坊,她主要教授書法及篆刻。

 

每劃雕琢

Millie中學修讀理科,對文字的興趣全來自書法,她自小六年起就與母親一同學習書法:「不同於科學,每個字都有很多表達方式。」書法講求平衡,每筆的高、低、長、短都會影響字體結構,對於整體佈局、筆劃呼應的觀察力,非一朝一夕能培養:「一開始覺得臨帖很悶,慢慢發覺,寫毛筆字需要配合、將就、融和,間接令我變得平靜,看事物也會用不同角度。」

書法的好玩之處,是寫得不好不用推倒重來,Millie︰「寫得不好,可調校下個字的大小或形態作修補,正如生活,總有解決方法。」欣賞書法,除著重字體的形態美學,還可觀照書法家的心境,Millie以現代書法家周慧君為例︰「她有殘障,但寫字結構依然極為嚴謹,這需加倍刻苦磨練,令人敬佩。」

好壞無定向

字體形態如畫像詩,由象形文字演化至今,仍保留圖畫的痕跡,這也令書法滲透藝術成分,濃淡、虛實、燥潤、俯仰,用筆用墨變幻莫測,或莊重、或灑脫、或威武,各有神韻。Millie坦言︰「欣賞毛筆字相當主觀,如蘇東坡的《黃州寒食詩帖》被譽為「天下第三行書」,看似凌亂,卻又隨意流露個人味道,好壞沒特定準則。」

 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