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遊的意義,從來都是旅者自行賦予。在NGO工作的Patrick去年到訪非洲肯亞孤兒院當義工, 觀察到他們資源上的需要,於是發起「徒步環島千里」籌款項目,繞著台灣海岸線徒步行走一千二百公里,藉此籌集款項,把夢想轉化為幫助孤兒的力量。
Facebook:有任務的徒步環台
集資網址:www.fringebacker.com/zh-tw/projects/taiwan-roundabout-route-walk-fundraising-for-kenya-orphanage
籌款結束日期:6月30日
受傷改變人生
Patrick去年往台灣單車環島,遇上意外導致鎖骨骨折,被逼中斷旅程。回港進行手術後,他參加國際工作營的義工之旅,探訪肯亞貧民窟孤兒院。他發現,那些孩子雖然缺乏生活資源,但同樣擁有夢想。「有位叫John的孩子球技很好,希望將來成為足球員,每天都踢著一個破皮球練習,令我思考:如果他擁有一個 較好的足球,會否離夢想近一點?」
今年三月,Patrick再次往台,並在網上集資把善款全數捐予孤兒院。他認為,徒步是最「貼地」的旅遊方式,能踏遍當地每個角落。這也受著肯亞的見聞影響,當地孩子們每天都要為著生活走很多路。「徒步需要更多毅力與堅持,挑戰自己之餘,亦想鼓勵肯亞小孩勇敢面對前路。」
旅程初期,Patrick最難忘是有幸參與年度台中大甲媽祖遶境,是台灣重要的廟會慶典,可認識影響深遠的媽祖文化。
在路上不時停下,Patrick會觀摩田裡工作的農人,突然覺得自己身上的背包,比起他們年復年地背上的肥料和農藥,實在輕如鴻毛。
計劃趕不上變化
Patrick曾攀登喜瑪拉雅山脈珠峰大本營徒步線,這次旅程更具難度,需背負20公斤行裝。「以每小時4-5公里 的步速計算,每天八小時大概能走30至40公里,每天起行前要因應目的地準確預訂休息時間。不過,天氣和體力等變素令行程經常要作出調整,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隨遇而安。」
他原本預計五月下旬完成行程,但受到天雨影響, 而且望深度了解當地的人和文化,現在目標是在六月下旬回港。如他在屏東的港仔小漁村逗留了兩星期,學習月琴外,也遇上了背包客棧的創辦人阿繽。台北人阿繽本來也在徒步環島,到港仔後便留下來,數年來學習月琴和教孩子音樂,希望傳承和活化這種傳統樂器。懂彈結他的Patrick跟他惺惺相惜,留下來當了兩星期義工。
想知道更多Patrick的經歷,可以到他的臉書專頁!
屏東恆春半島流傳著一種傳統樂器:月琴,就是電影《海角七號》裡郵差伯伯彈奏的樂器。Patrick在當地「月琴婆婆」張日貴的雜貨店買早餐,後來隨她學習月琴。
行走與踏單車的分別,是風景移動的速度緩慢得多,每步也值得細味。
節錄自#506 metro Pop
TEXT.Lorraine
PHOTO.受訪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