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心晴

小學靜觀房——別致的心靈設計

「靜觀」,聽起來很嚴肅、帶有宗教色彩,只有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方才勝任。但上水一間小學校長和兩名年輕設計師卻不認同,他們合力將部分校舍改建成約二三百呎的靜修空間,供一班小學生打坐靜思,是香港獨一無二的小學靜觀房。

「心房」以白色為主色,風格簡約。

學校每天早上設有三分鐘靜觀時間,校長希望藉累積練習,令學生平靜心靈。

易入口的心藥

位於上水的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陳式宏學校,一班教育工作者與設計師們合力打造出別樹一格的靜觀房,命名為「心房」。計劃歷時三年,校長方子蘅希望締造一個寧靜修心的空間,輪流供給各班小學生使用,不分性別、年齡、信仰。「全校700名師生,不是人人都是佛教徒,但每個人也可以使,這樣才算『貼地』。」校長稱,設計「心房」,最重要的原因,是希望提升同學的抗逆力。「近年常看到學生抑鬱或輕生的新聞,於是營造一個空間,讓學生思緒得到平靜,同時提升正念力。」

雜物房變身

設計由CoDesign Hung及One Bite Design阿雪共同合作而成,他們將學校旁的小雜物房大改造,Hung說:「很多人聽到靜觀,就聯想到在洞穴或寺廟內打坐,處身很嚴肅、昏暗的氣氛下。但靜觀是一場心靈練習,需要開揚的地方。」Hung在設計上採用佛教靜心元素,不過將格調換成輕鬆歡樂的氣氛,讓小孩也可自在地使用。

校長  方子蘅

何謂靜觀?
靜觀指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,培養對身體的覺察力和思考力。若覺察力不足,人會變得心不在焉、心神不定,思想也趨向負面、悲觀和僵化。培養靜觀覺察的能力,能使人集中呼吸、身體節奏,從而放鬆,減低傷痛及憂慮。


門外木牌字款呈現由心漸變成圓的設計,盡見心思。


「心房」內的佛像放置於圓之門後,關上門便能隱藏於房內,可兼顧不同信仰的人士使用。


設計特點

走進「心房」內,可見明朗開揚的裝潢,Hung指:「傳統課室視角上較混雜,『心房』的設計卻是強調採光,較自然舒服。其次課室空間著重提升互動,學生們可席地而坐,降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。」阿雪表示,在細節上也添上玩味,如擺放彩色咕𠱸、Emoji心情磁石,吸引小朋友注意。

1.日式素系主調
房內以白、原木淺啡及水泥色調打造,素色具有沉澱、靜思的意味。

2. 圓之門
房內中央設有一個圓形門,寓意由心昇華至圓的境界。
3. 敲磬
佛像旁放置了敲磬,每逢活動環節完結,老師便會敲磬,以平和溫柔的樂聲提示小朋友環節完結。

4. 心情磁石
木棋子心情磁石,讓小朋友於靜觀後按心情貼上圓之門,既令他們自我覺察情緒變化,有助老師進一步了解同學。

5. 玻璃採光
落地玻璃設計,方便採光,同時木門可折疊成為出入口,十分靈活。

6. 收納牆
以櫃來製作假牆身,方便收納雜物,亦令視角上更寬闊。

7. 以木隔音
以刻了直和橫紋的木為牆身,具隔音功用。

CoDesign設計師Hung

One Bite Design設計師阿雪 靜觀體驗

雖然靜觀的哲理及技巧源自佛學,但本質為生活智慧,任何宗教也可嘗試,建議方法如下:

1. 於家中找一寧靜處坐下

2. 將手機調校至靜音或關機模式

3. 放鬆身體和肩膀,保持背部挺直,面向前方

4. 眼睛半垂或閉上,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,注意呼氣和吸氣

5. 當出現雜念時,把思緒集中於呼吸處

6. 可選早上或睡前時段練習

[[[related_posts]]]

 

TEXT/ ELLIE
PHOTO/ BILLY、網上圖片

Similar Pos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