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陸上,有清道夫清理街道;在海上,有一位海洋拾荒者Kitti,她只靠著一隻獨木舟、一支槳、一個金屬夾加數個大麻包袋,3 年半來划遍大大小小的島和海灘進行淨灘行動,逐少逐少把垃圾清走,為的就是希望能還海洋和海灘一個潔淨之軀,「最快樂,是每次清潔一小部分,看到每一部分都變得乾淨。」雖然垃圾還是會無限輪迴地出現,但起碼在這數年間,她的舉動已引起不少人對保護海洋的關注,亦號召了不少同道中人,一同為海洋出一分力。
Kitti 和義工們只靠一隻獨木舟,把所有在島上執到的垃圾送回沙灘上。
要以實力感染他人
眼前的 Kitti 個子小又瘦削,但想不到卻有著驚人的耐力,本身是英文教師的她,只要一有空便會步行十多分鐘到附近的沙下海灘,帶著拾荒工具,划獨木舟到附近的沙灘執垃圾,每次一執就是數小時,每次都滿載而歸,有時候會是單人匹馬,有時候會跟義工出動,每次都不顧儀態落手落腳去做,為的只希望以實力感染更多人,「很開心因為淨灘行動而認識了很多同樣有能力的人,加上近來因疫情關係,很多人多了空閒時間,個個都想做運動,於是便聚集起來一同執垃圾,我們也一同經歷過不少風浪,一同克服過不少困難。」由 10 年前單人行動,到 2 個人,再到現在已有一班志同道合的義工,這也證明了她的感召力,她的無私付出沒有白費。
表面叫淨灘行動,但執垃圾以外,她更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教導其他人要懂得享受過程,「要讓他們知道其實這個活動也是運動的一種,可以減壓,要他們從中感受到快樂,因為之前也有參加者跟我說:『哇!這麼多垃圾,見到真的令人很沮喪。』我不想他們在過程中不開心,因為不開心就不會再有下次,所以我稱這個活動做淨灘運動,因為這是一種運動,稱之為運動,因為需要氣力、技巧和要懂得跟其他人相處,其實執垃圾也可以減壓。」Kitti 表示,亦曾有一位女學員為了跟她淨灘而專誠學划獨木舟,還考獲不同級數的徽章,第一次帶她淨灘後,學員的一句說話令她最開心,「她跟我說,很期待看到這裡變靚。我自己也很開心,每次執一小部分,看到每一部分都變得乾淨,這是我覺得最快樂的事。」
瓹窿瓹罅執垃圾
鹽田、大頭洲、滘西洲、馬屎洲⋯⋯ Kitti 幾乎走遍所有大大小小的島,海灘到紅樹林都是她的目標,拍攝當日,她便跟 4 位義工到了沙下海灘附近的一個紅樹林執垃圾,收穫驚人,鬼網、大膠桶以至塑膠椅都有,但她已見怪不怪,「用過的避孕套、衛生巾也執過無限次,又算得上甚麼!垃圾量從來沒有減少過,只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人處理這些在小島上的垃圾,尤其是那些藏在窿窿罅罅的垃圾,真的可以說有無限多!尤其是今天執到的 4 張膠椅,有可能是那些釣魚人士或漁民自己放在那裡,然後再沒有去那裡釣魚,結果就放到現在,那裡還有很多藍色膠桶,其實這些都是那些在海上作樂和作業的人遺留下來的垃圾。」
島上的廢物各種各樣,多不勝數,當中還有釣魚人士遺留下來的膠椅。
漁民棄置的漁網,有時候甚至有整個球場般大。
隱蔽的地方其實有很多棄置的垃圾。
收服鬼網
島上垃圾種類多不勝數,當中最多的是鬼網,即被棄置的漁網,這些老是常出現的鬼網,亦成為了她每次淨灘行動的主要環節之一,「由第一日發現開始,我就自己一個人去清理,捱凍、周身損傷也試過,幸好政府也看在眼裡,亦曾跟過我去牛尾洲清走200 包垃圾,他們都樂於幫助義工。我覺得 2 米內的鬼網都是有人刻意丟棄的,每次清理完,久不久又會有一堆出現,我覺得是因為他們覺得丟棄在這裡,又遲早都會有食環署的人來清理,甚至見過有 3 座位梳化、爛船,拜完神的蠟燭又拋落海,他們根本就把那裡當作垃圾島。」
拆解廢繩如同解開心結
最近,Kitti 喜歡到紅樹林清除纏在樹上的廢繩,雖然廢繩的出現率比鬼網低,但對她來說卻別有意義,「紅樹有助減碳,可以把碳吸入,是天然淨化劑,亦可以平衡水內的鹽分,是很多水裡生物和海鳥棲息的地方。有時侯清理完,有船家經過會說一聲多謝,雖然不能稱得上是打氣,但開心的是,也有人留意到這個問題是需要解決的,總好過那些視而不見或習以為常的人。」廢繩很多時只會在颱風後出現,要清除並非易事,需要花時間和心機慢慢拆解,對她來說,過程是她最享受的,「在解開的同時,也好像在解開自己的心結一樣,而且過程中可以令自己感覺很平靜,因為要先觀察哪一部分有甚麼垃圾,應該如何去剪,應該用甚麼方法剪。」
除漁網外,還有不少大的藍色膠桶,相信是漁民丟棄在這裡。
Kitti 行山時也會邊走邊執垃圾。
垃圾會放在大型垃圾箱內,然後運往附近的垃圾站。
要量力而為
看似執垃圾很容易和簡單,但 Kitti 坦言整個過程並不容易,除需要體力外,心態也很重要,她表示曾經有一位常做健身的義工,做過一次後因太辛苦便退出,所以她想忠告各位有心人要量力而為,「我第一句一定會問:『你有沒有做開運動?做甚麼運動?』要確保有足夠的氣力和鬥志,第二是要懂得划艇。因為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未知之數,需要大家互相照顧。」Kitti解釋。
後記
拍攝當日天朗氣清,風勢不算太強,但卻發生了一段小插曲,原來 Kitti 和她的義工在島上執垃圾的時候,一不為意,其中一位義工的獨木舟被風吹走,結果眾人要出動漁船、水上電單車一同四出搜尋,一位在附近玩風帆的男士也加入搜尋行列,幸好最後發現獨木舟就擱淺在一隻廢船後,義工的財物也得以尋回!

海洋拾荒者發起人兼負責人,2017 年前開始划獨木舟,2018 年在 FB 開設了「海洋拾荒者 Kitti」專頁並進行淨灘運動,一直致力推動淨灘活動。

「去年暑假,在 Facebook 無意中看到 Kitti 的活動。以前經常到西貢游水和遊船河時已看到不少海灘有很多垃圾,但不會主動去執,其實一直都好想做這件事,但無理由自己一個去執,結果就跟著 Kitti 展開了拾荒生涯。」

「我 5 月前剛剛加入,當初是被 Kitti 的理念打動,很有意義,所以一直都有跟她出海,每次都好開心,每一次都好滿足,可以做到真正回饋大自然。」

「去年 5 月參加,眼見今年疫情多了人到沙灘和出海玩樂,同時也從各報章雜誌得知不少行山熱點都多了很多垃圾,但依然無人處理,於是我上網尋找相關的義工活動,結果找到海洋拾荒者,便開始加入行列,現在平均 1 個月會跟 Kitti 淨灘 1 次。」

「3 年半前開始跟 Kitti 出去,那時候是看到有關她執鬼網的報道而認識她。那時我剛開始學潛水,總覺得香港海底不及外國般美麗,但自從跟她淨灘後,發現其實香港的海域是可以很美的,所以我也想令海洋回復潔淨美麗,讓喜歡潛水的人也可以留在香港潛水。」
TEXT: WINNIE
PHOTO: BRI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