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薑

她們拍攝她們

攝影,從來都以男性主導。即使當代社會已男女平等,男性攝影師比例上仍然佔優。在人像攝影中,照片的影像經過拍攝者選擇的取景框,反映他對相中人物的理解和詮釋。如此一來,男與女攝影師對女性摸特兒的視點很不一樣。近年,本地有愈來愈多年輕女攝影師,提供女性美態的演繹新角度。

Andrea Pun 攝影師 / 視覺藝術家 / 修圖師,喜歡透過照片建構故事。(FB: Andrea Pun)
Andrea Pun
攝影師 / 視覺藝術家 / 修圖師,喜歡透過照片建構故事。(FB: Andrea Pun)

2

3

「我以往喜歡用文字創作故事,後來才知原來有conceptual photography這回事,影響我嘗試利用照片說故事,所以我的照片嚴格來說不算人像攝影,表達的內容跟相中人物的經歷未必有直接關係,她們是我創作的角色,風格較超現實。我認為女性攝影師的視點跟男性是有分別的,當男性攝影師以女性作為拍攝題材時,很多時方向都是呈現她們如何吸引異性。我對女生之間的感情更有興趣,女性的內心世界比男性更複雜。在外形方面,我較偏好一份柔情,即使是剛毅的女性也跟男性感覺不同。」

 

Miss Bean 攝影師 / 美術指導兼藝術家。(FB: Miss Bean /missbeanbean.net)
Miss Bean
攝影師 / 美術指導兼藝術家。(FB: Miss Bean /missbeanbean.net)

4

5

Miss Bean鏡頭下的周慧敏
Miss Bean鏡頭下的周慧敏

IMG_0099

「喜歡拍攝人像,因為只有人才可以跟我有connection,又或他可成為我的延伸。大多創作者也選擇自己切身的題目去做,所以我特別喜歡拍攝女生。我喜歡與她們互動,引領她們,然後選擇最適合的一刻按下快門。我不會教她擺姿勢,通常給她一些有故事性的情景,例如是,一棵樹正跟你說話,你會用甚麼神情回應它?讓她想像、思考,這是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很重要的溝通。我相信男與女性攝影師的視點分別是源於先天和後天因素。先天是,例如男性特別喜歡看女生胸部、臀部和線條,因為他們本身沒有。後天因素源於藝術史,例如一些女裸體畫作的創作者和觀賞者都是男性,此凝視成為男性控制女性的方式。在這種渲染下,女生把這觀念內化了,當她們未意識到這對立關係時,她會想:我要擺出甚麼姿勢、表情才可奪取照片觀看者的歡心。」

 

Deon Wong 獨立攝影師(FB: Deonwong)
Deon Wong
獨立攝影師(FB: Deonwong)

9

11

「喜歡拍攝人像是因為人是富有感情和靈魂的生物,拍攝時的交流是雙向的,並不是單方面感覺。我會用「融入」來形容。曾拍攝日本女生,雙方沒有共同語言,只靠相機溝通,但拍攝期間也沒半點尷尬,我想這便是用眼神代替語言去溝通。早前看到書本介紹,提及男與女攝影師的關係是源於「男性原理」及「女性原理」,男生的創作態度是比較理性和技術性,而女生的創作態度是較感性和偶然。我認為我的視點比男生較有情感,拍攝時能感覺到拍攝者情緒。」

 

Quist Tsang 攝影藝術家 / 藝術總監(FB: Quistography)
Quist Tsang
攝影藝術家 / 藝術總監(FB: Quistography)

15

「喜歡拍攝人像是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擁有充滿魅力和吸引力的moment,我很喜歡找它出來並拍下它,令我很有成功感。小時候我很愛美,所以也很享受跟摸特兒做styling、化妝和陳設。另外,也因為人像攝影的互動性高得多。在拍攝女性的時候,我覺得女攝影師方便一點,溝通和默契會更好,大家會同時感受到某個時刻的那個姿勢應該如何發展。成為職業攝影師後,反而覺得沒有優勝與否,只是女性出發的角度不一樣,女攝影師注重整體美態、情感、和氣氛,男性一般比較著重燈光或攝影技巧。」

 

 

Text*Lorraine

節錄自#493 metro Pop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