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至七十年代,上海街有著數間歷史悠久的茶樓,是養雀人聚腳點,自茶樓相繼結業後,集中地便轉移到附近的康樂街,八十年代高峰時期,這裡販賣鳥籠、雀栗、草蜢及雀鳥的商店多達80間,形成了特色的「雀仔街」。1990年代,政府決定重建康樂街一帶舊樓,成為今天的朗豪坊,而「雀仔街」的商戶,便陸續遷戶到1997年落成的園圃街雀鳥公園,成為新的「雀仔街」。
鴿子傳奇
最近「雀仔街」來了新成員「國際鳥舍」,那就是從觀塘仁信里搬來的「國際鴿舍」。店主梁錦洪回憶說,六、七年代缺乏娛樂,觀塘、藍田、東頭、秀茂坪、油塘一帶,家家戶戶都愛養雀,而且真的會用「飛鴿傳書」通信!受愛雀的父親影響,梁錦洪八十年代開始養鴿,並於觀塘開設「國際鴿舍」,高峰時同區有達45檔鳥舍,每年賽鴿比賽多達4至5千隻白鴿參加。
但由於種種因素,九十年代中末期,鴿熱漸退,全港只餘下梁錦洪該店成為香港最後鴿舍,而去年底觀塘舊區清拆重建行動後,梁錦洪只能無奈地把鴿舍遷往「雀仔街」,但在申領牌照時,政府卻以白鴿屬為家禽類為由,禁止他繼續進行鴿類買賣,所以「鴿舍」只好易名為「鳥舍」。
梁錦洪概歎,雀仔街曾有商戶發現H5N1病毒,店舖經過清洗以後都能重開;但禽流感自1997年爆發以來,白鴿從未發現感染個案,卻要禁止他的「鴿舍」繼續營運,是對弱勢的鴿業打壓。梁錦洪表示,現在唯有把培育白鴿的事業帶回內地發展,香港的「鳥舍」只會賣些相關產品,旨在為香港鴿友留個僅餘的聚腳點。

白鴿訓練人梁錦洪
在雀仔街看著鳥籠內一隻隻被困的相思、麻雀,我們都會質疑牠們會開心嗎?梁錦洪表示,這正是他喜愛飼養白鴿的原因,為了訓練白鴿,他每天得駕車把白鴿送到沙頭角般遠放飛,但看著牠們懂得自己飛回家,那份滿足感實在是無法形容。現在他家中留養的20隻白鴿與他相當親近,甚至懂得聽他指揮排隊走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