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遊蹤

大館「詩意遺產」展覽
廢棄物品大變身

廢棄物品可如何被視為文化「遺產」?中環大館最近舉行全新的「詩意遺產」展覽,展出了6組由來自香港及海外地區的藝術家或藝術組合,以那些常被忽略、微不足道的物件創作的藝術作品,藉此探討藝術與歷史文化遺產之間的關係。

香灰製成磚塊

這次的展覽屬大館公開徵集的策展計劃之一,由視覺藝術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譚學能(Alex)策劃,共邀請了6組分別來自香港及海外地區的藝術家參展。當中兩名浸大視藝院的老師——尹麗娟和梁美萍,亦展出了其中兩組藝術裝置。例如尹麗娟從牛池灣附近的三山國王廟拿取香灰,混合陶泥後燒製成磚塊,拼砌出有如磚塊地板作品《此心安處是吾家?》;而梁美萍則從中國等地運來逾千片傳統樓房的瓦片,堆疊起混合媒體裝置《無聲之聲》。她在瓦片堆上放置了自家創作的銅鎚裝置,讓銅鎚不定時敲打瓦片,發出清脆的聲音,希望觀眾能感受、聆聽,並思考保育傳統遺產的意義,以及又有哪些應原封保留,而哪些則需要重新的想像與重塑。


陳麗同 《凝佇之盤(荒石)》 2021年


Jorge Otero-Pailos 《塵埃倫理:2011年7月22日》 2014年


Ursula Biemann & Paulo Tavares 《森林法》 2014年



尹麗娟 《此心安處是吾家?》 2021年


Ursula Biemann 《成為大學》 2021年


梁美萍 《無聲之聲》 2021年

[[[related_posts]]]

 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