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土種樹,樹能造紙,以紙種菜,養分回歸泥土……自然的循環從來美好,一張張撒了種子的啡色再造紙,埋藏設計師對自然的用心。會種出甚麼?先在上面寫上話語和祝福,寄給想念的人,看種子從字和紙上生長出甚麼驚喜浪漫的答案。
– Dexter:「既然紙是可再生的有機物,那麼利用再造紙種植,意義恍如再種一棵樹,將我們過量消耗的還給泥土,為植物帶來新養分。」
讓紙回歸泥土
種子再造紙的意念簡單但有力,「拾坊」兩位手作人李彥錚(Dexter)和吳佩茵(Esda)認為,人與自然相融本來是簡單道理:「日常用的紙,本來便是從樹木從大自然而來,只是經過加工後,人忘記了紙與樹的關係,不停消耗樹木壽命。」
發現種植樂趣
以為兩位手作人必定愛種植,豈料他們同聲說:「是種子再造紙給我們打開種植之門,原以為種植很難,怕打理,怕種死,故未有想去種甚麼。嘗試用紙種植是出於好玩心態,卻發現種植可以簡單有趣。這一張能種出白菜,是用來吃的白菜呢。」
Dexter說只要將紙放在鋪了濕水棉花的器皿裡,乾了便澆水,種子便會發芽:「它會像綠豆芽般爪住棉花,約兩星期後,便可移植到較大的盆栽繼續種植。」Esda指著一棵小麥草說:「它生長得很快,在自然風乾的過程已發芽,意想不到!還其他如香草、貓草等,都不難打理。而且,你不覺得,用寫了字的種子紙種出香草,不是很浪漫嗎?」
Dexter 09年日本參與工作假期計劃,期間認識到撲門種植,發現大自然能為自己帶來創作靈感,自此定下創作路向。Esda笑說自己從前很怕種植,接觸種子紙之後,發現原來人人都種到香草、白菜等簡單植物,如今興趣和信心都大增。
享受拾荒
Dexter和Esda的環保創作,不止種子紙,從事設計的二人,還曾創作樹枝燈、松果裝飾等,都與大自然有關。Dexter說這都源於喜歡拾荒:「讀設計時已有習慣,不想為創作而買新素材造成浪費,所以隨處拾覺得有用的東西,試過連鋼筋、石頭也拾回來。有次我們行山,發現地上許多松果和外形美麗的樹枝,於是便拾回家,開始構思創作。」
大自然帶給他的,不止創作靈感,還有踏足郊外的機會:「我們原來並非時常行山的人,但因為要找尋創作靈感和素材,現在行山和到郊野,已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,這是自己最大的得著。」他和Esda都想將這份得著分享給更多人,於是創辦「拾坊」以辦環保藝術的工作坊形式,讓大眾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,透過拾荒創作,為垃圾重新下定義。
種子紙曲奇
Dexter和Esda示範利用製曲奇的用具,製作「種子紙曲奇」,放在罐子裡,幾可亂真。
材料
‧廢紙
‧攪拌機
‧曲奇模
‧麵粉隔
步驟
1. 廢紙撕碎用水浸軟約一小時
2. 放進攪拌機攪成紙張;
3. 放進曲奇模內,在面層加入種子,輕輕按壓壓走多餘水份;
4. 以自然風風乾便可(約半日)。
設計師/手作人。藝術系出身,創作不忘關心自然,認為大自然是最佳的創作靈感,擅將自然之物化為創作素材。由一木一果開始創立「拾坊」,拾荒之餘,還記得開坊與人方享。Web: www.dexter-lee.net FB:拾坊Sap Fong
#456 green handcrafter
Text‧Naomi
Photo‧Franky、受訪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