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鮮人

在自然風景裡作畫

自古東西方藝術與自然便如愛侶密不可分。畫家山前作畫、詩人林中寫詩,畫風景心情、咏花草人事。寫生原是平常事,現在人們卻換上照相機,「喀唰」一聲到此一遊。記錄太快,來不及感受。誰還會像畫家黃進曦,安坐山中三小時,一筆一筆刻畫心情?或者如畫家和文學創作人葉曉文,花一年時間尋花、畫花、咏花?他們筆的下草木山水,比相片真實,而且一呼一吸都不匆忙,值得細味。


城門水塘是其中一個黃進曦經常重遊的舊地,他說那兒的樹景很美,任何時候去看都不同。

畫家印象:山中作畫 
「畫家應該在自然風景裡作畫。」這是黃進曦自小對畫家的印象,為此,他特別鍾情繪畫自然。「2011年之前主要畫電腦遊戲裡的虛擬風景,意念是將風景畫與現代人的距離拉近,但一直不滿意和執著於畫家形象,決定真正走入自然。」2011年起,他為作畫定期行山郊遊,甚至變成習慣:「現在每星期去行山,不一定畫畫,只是心想去綠油油的地方。」

他認為觀賞風景很主觀,作品會受心情、感受影響:「有時會刻意將地形山線扭曲,或者改變顏色深淺,紀錄我當時的創作狀態,這是畫風景與攝風景的不同。」往往坐下來一畫便是3、4小時,他說與環境溝通的時間愈久,感受愈深:「試過一年上大東山11次,為那裡的每一間石屋作畫。行山令我愈來愈了解香港的自然,城門水塘的水浸白千層、大東山清晨雲海、白泥潮漲潮退下的日落日出,不是平日眼見所及的繁華地標,卻比維港國金美麗。這些才是高樓大廈以外,我所愛的香港。」


這是幻想作品,不在郊外,也可臥遊山水間。


黃進曦畫一些不顯眼的角落,呈現別人看不見之美,圖為下白泥日落。


南生圍是不少影友愛到之地,畫家當然也不例外。


行山時除了留意美景,畫家也會低頭拾枯葉:「形態很美,可作畫畫靈感。」

[[[related_posts]]]

臥遊 幻想真實間
自問不是能長久住在郊野的人,黃進曦說在自然作畫,為生活帶來平衡:「對比人在城市的急躁,身處自然,每一步都會慢下來。」有別於一般人只愛遊覽新地方的心態,他喜歡重臨舊地:「新地方固然教人好奇,但舊地,才會細心觀察不同時候風景的轉變,天色氣候的不同。同一片風景,每次畫都不同。」他笑說走不熟悉的新路,只帶簡單配件,如紙筆;熟路的,才能帶上畫架、畫具,在山中正正經經設一個畫家形象。

曾旅居外地,問畫家會否嫌香港景色太過「小家」?他指著一幅小風景說:「那時在荷蘭住一個月,最後畫下的卻是一條每日經過的小路。不一定大美風景,卻是最深印象的一幕;同樣香港沒有大山大水,但不完美也是一種缺憾美,而且有沒有留意香港的山少規劃,凌碎雜亂得很美。」除了寫生,不外出的日子,他在畫室臥遊作畫:「一種幻想形式的創作,與平日寫生經歷互相影響,借畫中山水,體會自然。」


畫室掛滿畫作,大多與自然有關。

黃進曦,80後本地畫家藝術家,曾舉辦「退步自然」個人作品展,表達遊歷自然時的想像和思考。

#429 Green feature
Text‧Naomi
Photo‧Franky、受訪者提供

Similar Pos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