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氧層(Ozone Layer)是指距離地球15至35公里的保護層,可阻擋大部分的紫外光輻射,減少對人類皮膚和眼睛的傷害。
可是,原來常用於冰箱和冷氣系統的冷卻劑、發泡劑或壓縮噴霧等,所含有的氯氟烴(CFCs)、哈龍或含溴氟烴(HBFCs)等人造化學物,均會損耗臭氧層,使它變得稀薄,於南極洲上空更因而形成了一個巨型的臭氧層破洞。破洞使紫外線能夠直射進地球表面,對人類和環境均會造成極大影響,除了會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等的機率,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外,亦會破壞水中生態系統平衡、影響植物生長,使農作物的產量下降。
如何保護臭氧層?
為了喚醒大眾對保護臭氧層的意識,以及紀念限制氯氟烴使用而簽定的《蒙特婁議定書》,聯合國自1995年起,訂立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(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),藉此鼓勵大眾保護臭氧層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家居做起,停止購買含有消耗臭氧層化學物的電器,例如選用不採用含氯氟烴作為製冷劑的冰箱和冷氣機設備,並定期檢查、保養及作適當修理,以減少製冷劑的洩漏;至於擁有含氯氟烴的冷凍系統,則可以改用較環保的設備,讓臭氧層不再受破壞,從而得到喘息的空間,自行修復。
[[[related_posts]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