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(11月25日)是國際素食日(又名世界無肉日),是一個自1986年開始,源於印度的節日,當時一位印度的靈修者為宣揚保護動物權益的概念,於是發起了素食運動,並推廣至全世界。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健康和環保,素食主義越來越盛行。作為主要的飲食文化之一,你對素食又了解多少?
世界第一素食大國–印度
受到宗教規範、種姓制度的影響,印度素食者佔整體人口約兩至三成,亦即超過三億人,佔全球素食者約三成。印度其中一個城市帕利塔納更於2014年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素城市。
素食5大類
為配合不同的飲食需要,素食大致分為幾個種類:
純素 / Vegan
最受西方素食者推崇,除了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之外,包括所有肉類、蛋、奶、芝士等,亦不使用皮革、絲綢、羊毛等等動物性製品。
植物五辛素
不食用所有動物性食品,包括蛋和奶類等,但會食用包括五辛*的植物性食品。
*五辛:大蒜、蔥、薤(藠頭、小蒜)、韭菜、興渠(洋蔥)
蛋/奶素
不食用所有動物性食品,但會食用蛋或奶類。
海鮮素
不食用陸地動物,但會食用海鮮及五辛。
鍋邊素
只食用素食,但允許素食和動物製食品混在一起,或是接受使用與葷食有接觸的鍋具及碗盤。
以上只涵蓋部分主要的素食種類,素食還會因應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,細分為其他類別,因此並無單一的素食原則。
素食救世人
根據牛津大學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,若全球人類減少食用56%紅肉,預計到了2050年,可以減少即可避免510萬人死亡,並減少29%糧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若採取全素食,更可以減少810萬人死亡,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0%。
更多資訊:
[[[related_posts]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