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狂

四個名字,都是她

她是Allie,也是Becky、Milk和Jane。

「Becky是從小到大的名字,多數是上學時使用,現在看來比較沉悶,也不能代表我的真我。」

「Milk是中三到機舖玩時,有人錯把我的名字Mei Mei喚作Milk Milk,我當時也不太在意,反正就是一個名字而已。大學住宿舍嫌Becky這名字太過學術,因此都會向宿友自我介紹為Milk Milk。」
「Allie是出來工作後用的名字,也是現在最常用的名字,源於一套很喜歡的愛情電影”The Notebook”,由於對電影情節有種fantasy,於是採用女主角名字。」

「Jane是出去玩時偶爾使用的名字,其實我很喜歡Jane這英文名,假如我有女兒我也會叫她Jane。」

四個名字,分別代表不同的時期和性格的她,是一個個成長標記,即使有新名,也不代表要拋棄咋日的我:「對我而言這些名字代表著我的演變過程,助我了解不同部分的自己,到了某些階段,我會覺得那個名字不足以代表我,然後我便會轉,直到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。就如尋找自我的過程一樣,與其不斷否定與拋棄,不如基於某一個特質,再去發展其他。」在Becky之上,再發展出Milk、Allie和Jane,誰也替代不了誰。

一人多名,唯一缺點是容易給朋友帶來混亂,有時候也會造成輕微的人格分裂,但Allie認為用上不同名字時就投入不同角色,無傷大雅。

最近她不但改掉英文名,連中文名都重新命名,理由是相士說她本命太凶。每次改名,自己及身邊人都要從新適應,會很麻煩嗎?

「只要你認真對待這事,向別人解釋用意,別人會理解。有朋友堅持叫我舊有名字,我會跟他們說:『名字最緊要要叫,叫得多才可叫旺佢!』」

TEXT.SHO

節錄自#482 metro Pop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