演唱會的鎂光燈下,觀眾眼睛只聚焦舞台最前面的主音歌手身上,他 / 她就是當天主角,沒有誰的光芒比他 / 她更耀眼。沒有多少銳眼的觀眾留意到舞台20呎外,一班拿著咪的和音同樣賣力演出,投入程度絕不比主音少。
雷有輝:「和音需打開耳朵,聽得更真,更仔細。」
主和分身術
行外人認識雷有輝(Patrick)都源於他的「太極」主音身分,卻不知他縱橫和音界超過30年,中二已替哥哥雷有曜(Albert)當和音,無意間踏入和音界。年紀輕輕已經與多大師如黃霑、顧家輝、鄭少秋、葉德嫻合作,半偷師半兼職,如海棉般盡吸前輩的音樂精華,由白紙一張學會看樂譜,編和音,邊學邊做,不知不覺成為本地和音界的前輩級人馬。
Patrick從沒把自己明確分配在主音或和音位置上,歌聲、樂器一致地融為一體,就是美好的表演。「和音的重要性不比主音低,耳朵分析力要強,顧及別人和合作性,十分具挑戰性。」假如要勉強劃分兩者分別,他認為:「主音與觀眾直接交流,現場樂趣很大;和音則享受與樂隊合作,音樂上較多交流。每次完成和音工作,都很有滿足感。」
打滾多年,感受到音樂行業萎縮,行內要求和音更多才多藝,Patrick除擔當主和歌手,也擔當監製、作曲、編曲、電影配樂、教學等工作,「當和音屬自顧人士,很被動,正如太極鼓手Ricky說『這行業就是在家中等電話』。」堅持並具專業能力,才能在和音界立足。
最具挑戰性:林子祥出名音域廣,很高音。每場演唱會起碼用上三男三女共六位和音,唱他的和音難度很高。
#515 metro Pop
Text: Renee
Photo:FRANKY、WAI、 網上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