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一眾生物源頭材料紛紛冒起,像是早前介紹過以蘑菇菌絲體來造房子家具,或者以菠蘿葉纖維製皮革。有設計者進一步想到,物料的分解終究費時,何不索性以生物源頭材料設計出既能自然分解,更能吃下肚的環保產品?當物品壽命到盡頭時,二話不說將它們送到肚子裡的「堆填區」,正是「自己垃圾,自己解決」的妙計。
環保飲管Lolistraw的材料為海藻,既可吃掉,丟到泥土裡於60天內也能自然分解。即使流入海洋亦能不留污染地溶解,不用擔心被海龜誤吃。
飲管不留低
為了杜絕萬惡的塑膠飲管,環保設計者相繼推出不鏽鋼飲管和玻璃飲管,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可能性?Loliware早在2015年設計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吃的杯子,現在更推出Lolistraw飲管,搭配一起使用,以後喝完果汁汽水,還可以一口氣消滅杯子和飲管。Lolistraw以海藻為原材料製成,七彩繽紛的飲管取自植物蔬果的色素,配有雲呢拿、玫瑰、聖檀木等獨特口味。Lolistraw近日成功在Kickstarter集資,將於未來數月大量生產,有望為快餐店和咖啡店提供另一環保飲管選擇。
Lolistraw的實用性與一般塑膠飲管無異,可放於飲料內24小時。
吃掉餐具
聖誕、新年年宵、大型音樂節,每年的派對何其多。這時少不免看見即棄餐具塞滿垃圾桶的畫面,沒有人會想處理喜慶過後的杯杯碟碟,但奈何它們不會自己消失。如果說,連餐具也可以吃呢?來自波蘭的Biotrem想到以麥子的外殼──亦即是麥麩,與水融合再經加熱和加壓工序後製成,材質不但輕盈、結實,適合盛上熱盤和冷盤,還能夠經微波爐和焗爐加熱。
Biotrem的碗碟以麥麩製成,不但可完全降解,更可食用。
僅僅30天,Biotrem餐具可自然降解。現時品牌已投入規模化生產,每45秒可製造出一款碗碟,歐美等地均有餐飲業應用。
有「營」包裝
塑膠包裝無處不在,即使無包裝購物、裸買也好,但有些產品因衛生理由,始終需要獨立包裝。除了塑膠,難道沒有更環保的選項嗎?來自印尼的Evoware所設計的包裝紙,以海藻製造,無毒無染,既可吃掉,亦可被生物降解,而海藻還含有高纖維和維他命等營養價值。海藻包裝可以用於包裝食物,如麵包、漢堡包和三文治,衛生且環保。還具有可直接於熱水中溶解、無味道等特點,用作杯麵的調味包、即溶咖啡包之類,最適合不過。
海藻包裝紙在乾燥環境下的保質期限長達兩年,但不含防腐劑;亦可生物降解,或用作盆栽肥料。包裝紙能配上不同口味,或自訂logo、顏色。
友善環境的海藻
海藻不但能食用,富含纖維、維他命和礦物質等營養價值,而且十分友善環境,能在不消耗陸地資源下迅速繁殖,更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,故繁殖海藻有助對抗溫室效應。作為生物源頭材料,來源是取之不竭,即使棄掉也能自然降解,不會造成廢棄物和污染。
Ooho容量有限,不便攜帶,因此生產者主力瞄準馬拉松、博覽會等大型活動,去年已率先出現在英國RunThrough的跑步賽事。
海藻造水球
儘管人們漸漸養成自攜水樽的習慣,但每逢音樂節、馬拉松賽等大型活動時,不少大會場地依然提供樽裝水,最後留下大堆膠樽垃圾。Skipping Rocks Lab發明出名為Ooho的水球,由海藻加入氯化鈣製成,看起來就像一顆透明水珠,無色無味的外膜包裹著飲用水,一口喝下便不留垃圾,即便丟棄也會在4至6周內自然分解,不但遠遠環保過塑膠,製作成本更比膠樽還低。當我們還以為環保選擇不多時,原來早有許多設計者為環保花盡心思。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已經抬頭,生產者又是否肯為環境踏出改變的一步?
水因為表面張力而聚集形成水珠,Ooho正是仿照這個原理,運用晶球化(spherification)技術將液體塑成球形,便如水珠般將水包覆在薄膜裡面。
Ooho有一層外膜可以撕去再飲用,據Rodrigo García González 解釋,雙層外膜可以確保 Ooho內部乾淨衛生。
膠樽成災
膠樽是塑膠垃圾的一大元兇,據指港人每日丟棄500多萬個膠樽,而且膠樽回收率長期低企,2015年的回收數字只有7.6%。更有回收商被揭發,即使已丟進回收箱的膠樽,因為回收利潤低,最後還是被送去堆填區。
#591
TEXT SNOWY
PHOTO Loliware、Biotrem、Evoware、Skipping Rocks Lab
立即登記成為夠Green會員,獲取「買得綠」商戶的獨家消費優惠!
詳情請登入:https://bit.ly/2LMI20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