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人喜歡叫涼果作「口立濕」,來源有兩個說法。一是經醃製的生果小食令人見到「流口水」,事實上吃完亦會增加口水分泌。二是從「垃圾」或「垃雜」而來,涼果不屬正餐,大多是在無聊時才吃,由於叫口垃圾不太順口,便成了現在所說的「口立濕」。
說到香港的口立濕,不能不提么鳳了。他的第三代接班人司徒永信(Ivan)擁抱舊事物的方式更為極端︰重開兒時常待的么鳳舊舖,擺設九成接近憶及的模樣!
時光倒流至1960年,么鳳在銅鑼灣怡和街的樓梯小檔開業,刻苦經營,四年後擴充遷至富明街開設正式舖面。這個位於富明街的店舖,亦是Ivan成長的地標:「小時候經常在這裡,住處和小學母校就在店附近,上學前放學後都留在店內跟爺爺一起。」Ivan的爺爺,正是么鳳創辦人司徒汝蕃。近年富明街老店租金太貴,難以經營,曾於今年三月結業。不足半年,Ivan剛剛重開老店,為的是尋根。
現時么鳳以話梅王等涼果為鎮店之寶,事實上么鳳最初靠滷水食物起家。當時么鳳在京華戲院附近,觀眾會買小食進場,於是么鳳便由售賣麵包蛋糕,轉為主力賣滷水小食。後來擴充成士多,日用品與食品一應俱全。到了七十年代,在超級市場搶攻士多生意,么鳳再改革全線售賣涼果,確立高級涼果店地位,至今未變。
重開富明街一店,裝修光鮮簇新,但只要夠細心,不難發現算盤、手提秤、大冰櫃、舊式電話、雞皮紙袋、玻璃樽汽水、找錢吊桶等,全是Ivan小時候留下的店舖古老印象。Ivan說︰「小時候可以玩算盤玩一日,有時用來計數,有時用來反轉當車仔坐。 還記得那些裝汽水的大冰櫃嗎?」
Ivan現在還會不時跟爺爺的朋友聚餐:「他們常常跟我說,爺爺贏了錢都不會笑,唯獨見到我便開懷。當時三越還在,我根本不用『扭計』,爺爺會主動帶我到百貨公司買玩具車。」當時年紀小,即使知道爺爺愛錫自己,但Ivan卻感到有點無以為報︰「除了抱住爺爺親吻外,當時好難做到一些實在的東西報答爺爺。現在重開這家店,算是一種孝義與報答,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了,但泉下有知也應感到安慰吧?」
TEXT/JILLSANDY PHOTO/FRANKY及受訪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