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「寒」字的節氣,此時氣溫由熱轉寒,雨水減少;節氣過後,晝夜溫差逐漸擴大,空氣變得乾燥,日短夜長會更明顯。在飲食養生方面,有甚麼要注意的重點呢?中醫師徐澤昌指,秋天養生可着重養陰潤燥,忌食辛辣燥熱之物,以免燥熱而令身體及皮膚更乾。
在香港,踏入寒露後會比秋分時稍為涼快,氣溫約在26度左右,早晚稍涼而中午氣溫則較高而乾爽,有時會出現陰雨天,此時應適當添加衣服,如體質偏寒,手腳冰冷的人士可以隨身帶備一件薄外套,以免受寒而生病。另外,秋高氣爽,最適宜登高遠足,有助鍛鍊身體,亦令人心曠神怡,放鬆心情和舒緩緊張情緒。
寒露同屬秋天節氣,易出現乾燥現象,養生上應著重防燥,飲食宜少食辛辣,如薑、蔥、蒜、辣椒及煎炸食物;適宜進食梨、銀耳、芝麻、蜂蜜、百合等食物有助預防秋燥。
寒露餐單:雪梨銀耳百合糖水(四人份量)
材料:
銀耳 30克
雪梨 2個
鮮百合 80克
冰糖 30克
水1000毫升
做法:
1. 先浸軟銀耳,洗淨去硬蒂及雜質,撕成適合大小。
2. 雪梨洗淨外皮,去芯及椗,切件備用。鮮百合逐瓣撕開,洗淨備用。
3. 注清水入煲內,先以大火煮滾,加入全部材料(鮮百合及冰糖除外),待再煮沸後,轉文火煮40分鐘,加鮮百合及冰糖,煮至糖溶即可離火,完成。
功效:養陰潤燥
使用注意:濕重痰多者、大便稀溏者慎服。
更多相關文章 :
It’s ok to be not ok 謝絕 情緒潔癖 擁抱負面的自己
Walk & Talk 2021 正視心靈健康 與你散步訴心聲
[[[related_posts]]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