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警察近年時常成為傳媒焦點,亦不時成為藝術創作題材。曾任路透社攝影記者的楊德銘Paul,正於網上集資推出“Yes Madam, Sorry Ah Sir”攝影集。他沒有選取劍拔弩張的衝突場面來挑動觀者情緒,反而利用輕鬆幽默的角度,展示警員人性化的面貌。誰說幽默的攝影作品沒有探討性?
楊德銘
本地攝影師
曾任雜誌圖片編輯、路透社及經濟日報攝影記者,香港中文大學及珠海書院新聞攝影課程兼任講師,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前主席。倫敦大學金匠學院「影像及傳播」碩士畢業,屢獲攝影獎項並曾舉辦攝影展。
FB:Paul Yeung
推介:
Martin Parr
英國紀實攝影大師,攝影作品看似隨意詼諧,實際上表達出他的獨特看法。2014年曾在本地展出《香港》系列(2013),並推出攝影集“Hong Kong Parr”。
他們也是普通人
Paul從2010年反高鐵運動開始,意識到警隊對示威活動愈來愈緊張,出動的警力比以往大,便著眼於觀察他們的執勤情況,又思考警員是否清楚自己在做甚麼。Paul一向喜歡以攝影呈現大眾不常留意的場景,刺激觀眾發問的好奇心:究竟相中人在做甚麼?為何會這樣?這次他一如既往,發掘執勤警員有趣、幽默的面向。
「警察予人印象嚴肅、威武、專業,但當觀察得多,會發現他們亦是普通人,需要進食,也會跌倒,或跟同袍說笑,又有madam愛用Hello Kitty水壺。」
「職業」與「個人」的矛盾
警察題材現在變得相當敏感,很多人會以「支持」或「反對」的二元思維來看待。Paul固然有鮮明的政治立場,表明反對警察濫權及暴力對待市民,但這輯作品並不旨在陳腔濫調式的立場表述,而是提供另一個角度,反思警員人性與專業性之間的衝突。警隊講求紀律和服從,需要隱藏個性和情緒,兩者之間的張力是Paul的興趣所在。
「觀者可有自己的詮釋,有些人可能覺得警察工作很辛苦,有些人則認為他們很笨拙。其實還是回歸警察的人性部分。但我希望強調,正正是這種人性,跟他們所擁有的權力,產生了最大的矛盾。警員能夠執法,亦有武器在手,但他們是人,會疲累,會急躁,這些時候(他們的行動)或許會超越了被賦予的權力。這是值得關注的地方。」
幽默攝影
這種權力矛盾的探討,大多以一本正經的新聞紀實攝影來表達,但Paul本來就愛以自己的獨特視點來觀察世界。他在項目簡介中亦明言,嬉笑怒罵的方式並非紀實攝影的傳統主流,「攝影界的喜劇」向來是「邊緣中的邊緣」,作品往往被視為不能登大雅之堂。「事實上外國不乏這種風格的攝影師,例如Martin Parr、Elliott Erwitt 和梅桂代,他們均是大師。雖然我只是small potato,但也希望能拉闊這種類型的空間。」
“Yes Madam, Sorry Ah Sir”攝影集出版計劃
預計出版日期:9月
集資日期:即日至6月25日
網址:www.dreamna.com/projects/yes-madam-sorry-ah-sir-photobook
501 Photography
text/lorraine
photo/受訪者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