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舊控

六七十後的傳呼機歲月

你是在「陀call機」的年代長大嗎?向素未謀面的「call台小姐」情話綿綿,幻想她讀出訊息的冰冷語調就是愛人的聲音…… 整天等待call機響的一刻,隨身準備硬幣,還要到處找電話亭「覆機」。那是科技不發達的時代,也是人情味濃濃的時代。

call

傳呼機簡史

call4

  • 1974
    全球首部普及化的傳呼機Motorola Pageboy誕生。初代傳呼機“Beeper”只會發出聲響提示,香港人稱它做「BB機」,機主要致電call台覆機才聆聽得到留言。

call5

  • 1975
    俗稱「長炮」的Pageboy II出現,推出後瞬即風靡全球,在腰間掛一部是成功人士象徵。《大時代》中劉松仁拿著的正是Pageboy II。

call7

  • 1986
    Motorola推出「數字機」Bravo,機頂加入液晶顯示單行數字。

call8
左至右:PMR 2000(1988)、Advisor(1991)、Scriptor LX4(1996)

  • 1990’s
    推出可顯示中文的傳呼機,包括Scriptor LX2(單行中文或雙行英文)及LX4(雙行中文或四行英文),這款設計簡約的中文機在香港大行其道。後來的Advisor系列更具即時資訊功能,成為股票機,直到十年八載前還有人用。

call10

當年潮物

透過call機傳情是那年代少男少女的集體回憶。去年上映的《王家欣》便是一個這樣的故事。電影回到1992年,男生對女生一見鍾情,但對方只留下call機號碼,之後失聯。導演劉偉恆是70後,十分懷緬call機年代。

「中五有第一部call機,已是中文機。只是貪玩,那時在同學間有部call機好『巴閉』。但若被學校發現,會被懷疑是黑幫分子。多用於朋友溝通,老實說,留言都很無聊,問你吃飯沒有,何時打完波之類。當時沒有流動通訊工具,可在街上進行回覆,已覺很好玩。」

留言密碼

「數字機」年代更有「密碼紙」附在傳呼機上,對照數字與簡單的文字訊息。

call9

“6789”-「請致電回家」

“583”-「崇光百貨」

“622”-「入錶」

“629”-「不見不散」。

劉偉恆在美國唸書時最常用call機。「不知為何美國倒退用數字機,但那邊沒有密碼紙。親友間會自創一些密碼,“-555”是『快快快』,代表盡快回覆。“143”即”I Love You”,取英文字母數量。美國沒call台,是直接在音頻電話上按鍵。」

更珍惜相聚

劉偉恆97年回港後,流動電話通話費太貴,他繼續使用call機,直至出現免費手機短訊,完全取代傳呼機功能才棄用。他深感通訊工具的進步,未能真正拉近人際關係。「以前的人比較忠誠,十分珍惜每個約會,答應了絕不輕易爽約或遲到。因不能即時聯絡,無論多累或生病也會赴約。除了是對自己的這行負責任,也為對方設想。」

《王家欣》導演劉偉恆:「我很懷念那時代,大家的說話和感情都很實在。」

call2

誰仍在用Call機?

通訊事務管理局今年表示,仍有3.8萬人擁有以“7”為字首的傳呼機號碼,但僅11%仍經常使用。相信大部分是現職醫護人員,以往在醫院內聯絡都依靠傳呼機,因手機發出的電波(尤其是2G或2.5G)會干擾醫療儀器,但現時大部分醫院已轉用3G電話,先進儀器受干擾的程度亦較低。

另一行業仍便用call機的是立法會議員,近年仍用傳呼機接收秘書處發出的緊急訊息,但秘書處今年宣佈新一屆開始不會再派發傳呼機,改以手機SMS通知。翻查最新的立法會議員通訊錄,當中有11位議員仍有傳呼機號碼,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建制派議員。其實自拉布出現後,用傳呼機的議員數目減少,因用傳呼機通訊,離場的議員趕不及返回會議廳投票。

call3

冷靜的傳呼員

九十年代初是香港傳呼業黃金時期,本地至少有十多間傳呼公司,需要大量人手當傳呼員,只要懂得輸入中文及說廣東話便可。薪金頗高,更要接受數星期訓練,若不能在時限內學用倉頡打字,隨被開除。他們接線時的冷靜語氣更是對EQ的考驗,軟硬天師當年的「情人節call台」整蠱電話是經典,絕對可聽得出call台小姐的專業。

#529 metro Pop
text:LORRAINE
photo: MICHAEL、網上圖片

 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