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私家偵探」這份職業總蓋著神秘面紗,只因偵探世界從不會「明查」,而是「暗訪」。加上電影和小說對偵探查案時的氣氛渲染,行外人難以了解現實中的偵探世界。今時今日與昔日的偵探案件種類有何演變呢?其中又反映了香港那些面貌呢?
八十年代 捉「老千」
八十至九十年代,賭業未有嚴格監管,常有「老千」潛伏賭客之中,包括街頭巷尾以時租形式出租麻雀枱及麻雀的士多,或婚宴場合。難怪當年電影「賭神」、「賭聖」、「賭俠」等系列如此受歡迎。縱橫偵探界三十年的私家偵探張大偉當年接了很多這類委託,他稱:「不論麻雀或樸克,委託人覺得經常『輸錢』,懷疑遇上『老千』,但苦無證據。」他們查案時安排人手到事發地點部署,觀察目標人物有否「做手腳」。「老千」集團甚至與“CID”合作,「老千」出動,“CID”保護人身安全,行騙成功後,雙方分賬。
九十年代 查「二奶」
「男女關係」是私家偵探最常委託的案件,高峰期必定是九十年代初至中期,大陸經濟開放,吸引大量港商北上設廠,張大偉:「廠商長居內地,難解寂寞,出現了『包二奶』、『包三奶』情況。那時,酒樓如有漂亮女侍應,不足一星期已不見蹤影。很多港商均年輕有為,經濟條件好,女生又如何敵過金錢誘惑?」今時今日,不少港商回流香港,生意亦不如昔日興旺,北上「包二奶」的狀況也大幅減少。
近年 撿「文雀」
這十年間 “smart phone”誕生,讓「文雀」由「打荷包」轉變成偷手提電話。張大偉:「一般人不會隨身帶數千元在錢包,但隨便偷取一部手提電話,已值數千。潛伏香港的『文雀』以內地人居多,他們在人多的地方下手,短則十多分鐘,長則一兩小時。」過去數年「自由行」興旺,失竊案也轉移到化妝店及藥房。他們曾受委託調查內地店舖以低價格出售名牌化妝品,一查之下發現是「賊贓」。張大偉:「那化妝品店每天被盜取超過十萬元貨品,我們主動向她們『報料』,才加強保安。」
失蹤
多年來,調查的案件五花八門,男女通姦、人口失蹤、失竊、「出千」、謀殺案……勇破奇案的確實不少,如數年前「羅湖橋神秘失蹤案」,父親委託尋找失蹤兒子,香港有其出境紀錄,內地卻沒有入境紀錄。張大偉透過電話定位,發現失蹤目標電話訊號在福田,逐步調查下,得知目標在東莞,被國安部逮捕,並清除其內地入境紀錄。
除了以上案件種類,近年私家偵探受委託徹查的案件更是五花八門,單是「男女關係」,調查的原因比從前更「多樣化」。昔日,太太調查丈夫是否有「小三」,近年接過委託如「小三」想調查情人是否有「小四」;男委託人要求「婚前調查」,查探伴侶是否為了金錢才結婚;內地委託人尋找香港「假結婚」的對象等。現實大概比小說更離奇!

偵探界無不聽聞「張大偉」的大名。三十多年前,「私家偵探」在香港還不多的年代,他是早期開設偵探社的人之一。香港大大小小的「奇難雜症」,如江澤民被裝偷聽器,江欣燕的愛貓失蹤,富豪住所失竊……傳媒第一時間找他拆解。「回想數十年私家偵探生涯,很回味、有趣,認識黑白兩道的人也不少……」

私家偵探自由進出黑白兩道,令不少江湖「古惑仔」羨慕,雖然如此,偵探社也曾遇過危機。十多年前,江湖兩幫派的鬥爭,把他們「拖下水」。話說,一幫派委託他,24小時拍下某大廈正門的經過,任務原是簡單不過;工作進行第二天,另一幫派的人派出十多人,街頭巷尾圍堵偵探社職員。「當天我不在場,面對這狀況,一定先『響朵』,對方才給予解釋機會;否則刀劍無情。」江湖恩怨險些殃及池魚,此事最後逢凶化吉,但證明私家偵探也有危險性。
TEXT.RANEE WU
節錄自#486 metro P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