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消費

五種令人容易誤會「好環保」的產品

以為「濕紙巾」就是紙巾,製作材料是紙漿?不織布即是甚麼布?可分解塑膠袋是否過一段時間就可自動分解?這些容易令人混淆的產品名稱,難以猜透其主要製作物料,更以為用了就等於環保。要實踐綠色力量,不如由了解產品成分開始。

到底是否「boxed water 真係better?」大家可透過本文了解更多詳情,同時環保界傾向呼籲大家自備水樽盛載飲品。

1濕紙巾
「濕紙巾」用紙漿來造?答案是,濕紙巾既不是紙,也不是棉,而是膠!市場上的濕紙巾,大部分由綿織物及聚酯纖維或聚丙烯等塑料樹脂製成,即是「膠」,其成分複雜,無法分解,大多含人工香精、殺菌劑、保濕劑、防腐劑等化學物。英國的污水系統更被濕紙巾堵塞,因為人人以為濕紙巾是紙,將濕紙巾掉進馬桶內。當地有環保人士在泰晤士河的河床、河岸濕泥下挖出一大堆濕紙巾和衞生用品等,連海洋都受其威脅。其實用水弄濕普通紙巾,就有濕紙巾的清潔效果,不過更環保當然是自備手帕。


英國的環保團體在泰晤士河的河床、河岸濕泥下挖出一大堆濕紙巾和衞生用品等。

2)不織布袋
「不織布」一詞,令人聯想到是一種布料或指布料製作的過程,而事實上不少人喚作「環保袋」的不織布袋,其主要原料為塑膠,即是由不能再生的化石原料製造,且不能被回收再造。而且其膠料比一般膠袋多10倍以上,要是只用一次或數次便丟棄,完全起不到環保作用。想真正環保,不如自備布袋。


所謂的「環保袋」,在生產過程及用料上,有「不環保」之嫌。

3)小麥、粟米製可降解餐具和牙刷
市面上愈來愈多標榜以小麥、粟米、稻桿製造的餐具,甚至連牙刷柄也可以此來做。見到餐具和牙刷柄上的啡色一點點,直叫人覺得是植物纖維,似乎非常天然。


圖片:University of Plymouth

其實餐具或牙刷的原料是「聚乳酸」(PLA),在高濕度和高溫下能「水解」和「熱降解」,變回無毒乳酸化成水和氣體。而聚乳酸確是來自植物的澱粉,但可不是將澱粉加水倒模便成了餐具,而是要先將澱粉分解成糖精,糖精發酵產生乳酸,乳酸聚合後才能形成可受熱塑形及有韌性的聚乳酸。
但只要超過攝氏60度,聚乳酸便會變軟,因此製造商會加入PP塑膠,以增加耐熱性和令產品更耐用。但將兩者結合後,聚乳酸就無法百分百分解,而且又不能當成普通塑膠回收,反而更加污染環境。

4)可分解塑膠袋
愈來愈多人知道膠袋要上千年才能分解,外國和本地亦有超市轉用聲稱可生物分解的「環保膠袋」,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最新的研究卻叫人重新思考這些「環保膠袋」是否真正環保。研究負責人Imogen Napper指四種英國零售商店常見的膠袋包括「可堆肥塑膠袋」(compostable)、「光分(裂)解型塑膠袋」(oxo-biodegradable)、「生物可分解塑膠袋」(biodegradable)及一般的塑膠袋,不論置於海洋、空氣和土壤內三年,仍然沒有完全分解,甚至可以繼續用來購物。一般人只會將膠袋棄於垃圾站,再送到堆填區,這不等同堆肥,堆肥分解要有適度的微生物、氧氣、水分、溫度和時間,難怪「可堆肥塑膠袋」也無法分解。


圖片:綠色力量

5)紙包飲品盒
紙包飲品盒是紙做的?可以放入藍色回收箱內嗎?大多數飲品盒由全球最大的飲品盒生產商端典利樂公司(Tetra Pak)製造,稱它為「紙包飲品盒」可說頗為誤導,一般來說飲品盒可分為兩種,例如「屋仔奶」那種就只有紙皮和膠,而另一這種就是常見的檸檬茶、菊花茶、維他奶,甚至粟米湯、忌廉等,其包裝的成份為有紙皮、膠和鋁。要是將飲品盒放到一般紙品的回收箱則回收不到。

但這不等如飲品盒不能回收,但回收再造的工序較為繁複。其實飲品盒的物料品質十分高,鋁是貴金屬,紙張的纖維長且不易斷。環保團體綠色力量早前環保團體「綠色力量」就回收飲品盒,送到鄰近地區再造成有用建材或燃料。民間團體「不是垃圾站」亦回收飲品盒。但單靠民間團體和環保團體,難以處理香港每年棄置約37億個飲品盒,源頭減廢和推行生產者責任制,實在刻不容緩。

TEXT:CHING
PHOTO:網絡圖片
#654

[[[related_posts]]]

 

Similar Pos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