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消費

【聖誕節2021】真假聖誕樹
環保大比併

「又到聖誕!又到聖誕!」不知不覺,下個星期便是聖誕佳節,各大商場及店舖早已擺放了大大小小的聖誕樹,令節日氣氛愈見濃厚。不過,近年愈來愈多人為追求環保,相比起以往常見的假聖誕樹(人工樹),都紛紛改為購買真聖誕樹(天然樹)粉飾家居。到底真聖誕樹是否真的較假的環保?怎樣的聖誕樹才最環保?這些疑問,現在就來為你一一解答。

假聖誕樹 難以分解的塑膠

一般港人所接觸到的假聖誕樹,大多是由鋼及3號PVC塑膠(聚氯乙烯)製成,加熱後會釋出二噁英(Dioxin)等有毒物質,難以回收再造,因此被丟棄後,只能送往堆填區處理。而假聖誕樹在加工、運輸過程,到棄置後的處理,均需消耗大量能源。根據加拿大環境顧問公司 Ellipsos 的研究發現,製造一棵假聖誕樹所耗的能源,相等於種植及斬掉6棵真正的聖誕樹。而英國顧問公司 Carbon Trust 亦指出,一棵高2米真的聖誕樹,從種植至燒毀,會產生約3.5公斤的二氧化碳,但若把它送往堆填區棄置,因會釋放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,其碳排放量更高達16公斤;至於人工製的假聖誕樹,每一棵則會釋放40公斤的二氧化碳,是真聖誕樹的11倍之多!

真聖誕樹 絕非零污染

生產一棵真聖誕樹的碳排放量較假樹低,於種植過程中也可吸收二氧化碳,用後更可自然分解,理應較假樹環保。可是,這不代表真聖誕樹是完全零污染。種植一棵真聖誕樹需要花上7至10年的時間,期間使用到的農藥及化肥,不但會污染水源、破壞生態,也會造成土壤侵蝕與酸化。加上各國對真聖誕樹的需求甚大,估計全球有約30萬公頃的土地用於種植聖誕樹,對環境的影響可想而知。

另外,本地的真聖誕樹大多是從北美入口,運輸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。加上為了降低運輸成本,真聖誕樹大多是當作即棄物品,直接「砍斷」後銷售,一般只可擺放一至一個半月,其品種亦不適合於本地重新種植,故普遍只會被當成垃圾,運往堆填區棄置。

供不應求的真聖誕樹?
今年,全球最大的真聖誕樹出口國加拿大,除了因氣候變化及過量砍樹而影響生產外,還因為船期不穩,以及卑詩省的暴雨而引發洪災和山泥傾瀉,令貨源短缺,出口價飈升,全球多國都正在鬧「聖誕樹荒」。

盡量重用 抵銷碳排放

那麼,怎麼才是對環境較為友善的做法呢?其實,若真的想以真樹布置家居,大家也可選擇購買本地種植的樹種,以減低運輸時所產生的碳排放。另外,環保署自2017年起亦推出了「天然聖誕樹回收計劃」,望將收集得來的廢棄聖誕樹循環再造,轉廢為材。建議大家於節日後,可以嘗試將真樹拿去回收,避免將樹木堆填。

另一方面,雖然假樹會較真樹產生多11倍的二氧化碳,但其實只要將假樹重用至少12年,就能抵銷一棵真樹的碳排放量!另外,美國聖誕樹協會(ACTA)更指出,若然假樹可以重用至少5年,對環境的影響便會較每年購買一棵新的真樹低。因此,與其每年花錢購買簇新的聖誕樹,不如盡量將假樹重用,或是以最環保的方法,花點心思、善用廢材自製聖誕樹,以減低節日對環境所造成的傷害。

[[[related_posts]]]

 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