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藝術可以潛而默化地改變人的看法。」
珍珍
紙上城市創辦人
以手繪明信片記錄下我城不被關注的事物,作品亦有關心城市發展的社會議題,同時希望香港人注視動物權益。
Facebook:紙上城市 Illustrate the city
抒發媒介
很多人感嘆香港發展太快,文化的、歷史的、生態的統統變成樓宇地產;新城鎮的街上沒有舖,只有由天橋貫穿至四通八達的商場。當大家感慨香港「窮得只剩下錢」,珍珍卻多行一步,以畫筆紀錄香港僅餘風景,及本地較少藝術家關注的動物權益:「我想用比較擅長的東西表達所想,這裡有很多事物被忽略,想改變可以怎樣?《海豚灣》這齣電影予我啟示,原來藝術可以潛而默化地改變人的看法。透過畫畫抒發對風景或物件的看法和感覺,亦有助發展自己的畫風。」
珍珍畫的多是靜態場景或物件:「香港節奏急速,我較喜歡城市寧靜的一面,亦較喜歡傳統東西,人有過去才有現在和將來,城市、建築、景物才有味道。」除了畫,紙亦是品牌重要的元素,珍珍對紙的質感要求高,而且別具心思,製作明信片的紙由她在紙廠挑選,然後回家界成一張張相同大小的明信片:「紙能予人溫暖,亦是一種很有質感的東西,現時的紙仍是買的,將來想學做紙,環保之餘,再造紙的質感亦會更好。」
珍珍愛傳統事物,畫的風景大多具歷史價值,她的作品偶爾有一兩句詩句,細問下才知她愛古典文學,更希望將中國畫風融入在作品中:「縱使有些人現時談及中國都是不好的方面,但中國幾千年來建立了很多美麗的文化,如留白擁有很深的哲學思想,我的畫作亦重視留白,亦會從古典文學中『斷章取義』,作為畫的描述。」說畢又謙虛地說一切仍在學習當中。
動物生而平等
香港人所認知的動物權益,大多關於貓狗,其實本地動物又豈止牠們?珍珍:「有次一隻狗走進鐵路被撞死的事件引起很大迴響,其實平日亦有野豬、牛在新界被撞死,卻得不到關注。很多人認為豬牛羊是食物,貓狗不是,統統說服不了我。」除近年成為素食者,更提筆畫下各種動物,希望為牠們喚起一點點關注:「中學時期看過一齣屠宰場的記錄片,在我心中已種下一顆種子,原來生命不應有價格,不應作買賣。經常被身邊的人問為甚麼不吃肉,我倒想反問他為何要吃肉?動物不為人而生,往往人們眼不見為淨,遠離了道德圈子便不理會。有句說話我十分認同:『地球可以沒有人類,但人類不以可沒有地球。』」
城市發展是珍珍關心的議題。去年尾推出的日曆便記錄下我城的改變,亦提出城市發展只向錢出發的擔憂。
將蘇軾《前赤壁賦》的詩句放在畫作旁,引發思考,而非直說道理,直斥其非。
#515 metro Pop
Text‧Angel
Photo‧Micha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