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碼時代,電子科技帶來無限便利,同時卻附加了大大小小的隱憂與後患,當中包括視覺健康問題,眼矇、眼乾、眼痛均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不適症狀,隨時形成「數碼眼」,而本港兒童的近視比率更冠絕全球。兒童近視比率偏高,相信與長時間使用近距離視力有關,如寫字、閱讀、打機、課堂和補課過多、戶外活動較少等。再者,現今學習和工作模式愈來愈依重電子產品, 要預防或減慢近視加深,我們必須加倍注意使用電子屏幕的方式及習慣, 並為眼睛設定小休時間,讓視覺好好減壓。
電子生活後患 電腦視覺綜合症
外國研究發現,全球近6千萬人口患有「電腦視覺綜合症」 (Computer Vision Syndrome,簡稱 CVS),令電腦工作者的工作表現及生活質素下降。患者主要出現眼睛疲勞、眼睛乾澀、視力模糊、頭痛、肩頸痛等不適,而其常見因素包括光線不足、電子屏幕刺眼、閱讀距離不正確、坐姿不良、視力問題未矯正。
你我都是高危一族?
美國視光師協會指出,每天連續觀看電腦或電子屏幕2 小時或以上, 屬 CVS 高風險人士。香港衛生署建議,應從患者眼睛問題來治療 CVS,例如確保每次使用電腦時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,提高視力及雙眼的協調;常眨眼或按視光師指示使用人造淚水,改善眼乾情況;按時將視線移離電腦屏幕,減輕眼睛疲勞。
對付眼乾! 人造淚水二三事
不少電腦一族會以人造淚水紓緩眼乾,然而坊間有一普遍說法 —— 人造淚水會減少淚水分泌,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指出,原因是過去不少瓶裝人造淚水含毒性較強的防腐劑,久而久之令角膜受損。使用人造淚水時,眼睛濕潤,其副作用因此被蓋過;但當停用,副作用仍未消失時,便令人感到眼乾及不適,症狀甚或比未使用前更強烈,使人誤以為淚水分泌減少,是人造淚水之故。現在,不少藥廠都推出不含防腐劑的獨立支裝人造淚水,還有一些瓶裝人造淚水,採用可分解的防腐劑,減低副作用產生的機會。
2 0 – 2 0 – 2 0 簡易護眼法
1. 每看20 分鐘電子屏幕
2. 將視線移開至20 呎以外的景物
3. 維持20 秒
良好習慣預防「數碼眼」
近視成因可分先天及後天,先天因素是遺傳及種族,後天因素則可由不當的閱讀習慣、不良的光線系統、不理想的健康情況等引起。先天因素不能改變,但我們可留意自身使用電子產品的方式,保持良好習慣,預防或減慢近視加深。
1. 正確距離
眼睛與電腦屏幕保持最少50厘米距離,與平板電腦保持最少40厘米距離,與智能電話保持最少30厘米距離。此外,保持端正坐姿,不時眨眼、做肌肉鬆弛運動,亦要避免躺著觀看電子屏幕。
2. 適當光線
注意屏幕亮度,其亮度亦應與房間亮度互相協調;房間燈光要均勻,確保光線充足而無刺眼的眩光;亦可靈活及正確使用枱燈,如用右手寫字,光線宜從左上角照射,不應直接射入眼睛。
3. 定時休息
6 至12 歲兒童使用電子屏幕每天不應多於2 小時,12 至18 歲應避免長時間面對屏幕;且宜設定小休時間,詳情可參考20-20-20 護眼法。而戶外活動及充足睡眠均能消除眼睛疲勞。
4. 健康生活
注重均衡營養,包括常進食富含維生素A、胡蘿蔔素、花青素、葉黃 素的蔬果,以及富含Omega 3 的魚類,以上均有利眼睛健康。此外, 兒童未必能察覺或善於表達自己的眼睛問題,家長應主動及定期為孩 子安排眼科檢查。
電子屏幕濾鏡真的有用嗎?電子屏幕濾鏡主要用途是減低屏幕上的眩光及反光,增加畫面清晰對比。 即使使用濾鏡,若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仍會引致眼睛疲勞,增加眼睛壓力; 因此善用小配件是不錯的主意,但應注意屏幕距離、房間光線、休息時間 等,仍是護眼首務。
深近視 嚴重眼疾風險增
近視度數逾 600 度即屬「深近視」,長大後患白內障、青光眼、黃斑病變、 視網膜脫落等風險大增。「深近視」意味著眼球拉長,即使日後接受激光矯 視,也只可將角膜磨平,令影像正確落在視網膜上,因而不需再佩戴眼鏡, 但無法將已拉長的眼球變回原狀,未能減低患嚴重眼疾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