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蛋營養豐富,而且烹飪方便快捷,不少學生或是上班族喜歡將雞蛋作為早餐。而市面上的雞蛋種類多,大多朋友會精挑細選,根據雞蛋的價錢、包裝、產地等來衡量雞蛋的質素,而雞蛋的顔色也被作為其中一個因素來衡量其營養價值。事實上無論是白色蛋,還是啡色蛋,兩者的營養差別都不大。
雞蛋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,蛋殼顔色的奧妙在於蛋殼最外面的角質膜,因為蛋殼中的碳酸鈣是白色的,並不能令蛋殼的顔色出現差異,真正令雞蛋有不同顔色的物質是角質膜的色素。
大家可以嘗試一個小實驗,用小刀刮擦雞蛋的外表面,蛋殼會逐漸露出白色,也就是碳酸鈣。如果覺得這個步驟比較麻煩,還有一個更加快捷的方法,就是將雞蛋直接敲碎,細心留意觀察蛋殼的橫截面,會發現蛋殼的表面有一層薄薄的顔色層,而其餘的是白色的碳酸鈣。
有趣的是,事實上蛋殼的顔色有可能會根據雞的情況而變化,當雞受到環境的刺激,例如高溫、寒冷或是受到驚嚇,蛋殼的顔色可能會變白。而當環境調整正常後,蛋殼變白的現象會很快消失。當母雞的年齡增加時,雞蛋的蛋殼顔色大機率上會變淺。
此外,顔色深的蛋黃並非一定會比淺色蛋黃會更有營養,蛋黃的顔色也是受多種因素影響,例如雞的飼料中添加了較多含類胡蘿蔔素的成分,例如是紅蘿蔔、粟米等,餵養出來的雞蛋蛋黃會較深色,而用含深色色素較少的小麥、大米,飼養出來的雞蛋蛋黃會是淺黃色,然而整體上兩種雞蛋的營養價值差別並不大。